清霜肃万物,所为迎春工。出自哪首诗?

风云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迎春曲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清霜肃万物,所为迎春工。

寒气随云散,阳和逐日融。

柳条初挂绿,梅蕊半含红。

莫道春光晚,须臾满院中。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李中的作品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但因其生平事迹记载不多,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如一些更著名的诗人显赫。

译文

清冷的霜冻使万物变得肃穆,这正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而做的准备,随着云彩散去,寒气也逐渐消散,温暖和煦的阳光日渐融和,柳条开始挂上嫩绿的新叶,梅花的花蕊半含着娇艳的红色,不要说春天的光景来得太晚,转眼间,整个院子都将充满春天的气息。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霜、寒气、阳和、柳条、梅蕊等自然景象,展现了从寒冬向春天过渡的生动画面,诗人以“清霜肃万物”开篇,点明了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即将到来的时节特点,接着通过“寒气随云散,阳和逐日融”等句,进一步描绘了气温回升、春意渐浓的景象,最后以“莫道春光晚,须臾满院中”作结,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从冬到春的微妙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领悟,诗中“清霜肃万物”与“所为迎春工”形成鲜明对比,既突出了冬天的肃杀之气,又暗示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寒气随云散,阳和逐日融”等句,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气温回升、春意渐浓的过程,最后两句则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期待,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晚唐或五代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李中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他通过描绘春天的到来,寄托了自己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以及他善于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和灵感的特点。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