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节略施何晏粉,清标不污元规尘。出自哪首诗?

春秋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竹

唐·张九龄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直节略施何晏粉,清标不污元规尘。

岁寒能有此,君子自相亲。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九龄(678年—740年)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自幼聪敏好学,以文章知名天下,开元年间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后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被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对唐诗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译文

竹子因其高尚的节操而受到人们的敬重,它内心的空虚(指竹心为空)也被世人所了解。

它的直挺的枝干仿佛只轻轻施上了何晏那样的白粉(比喻其洁白无瑕),其清高的品格绝不会沾染上像元规那样的世俗尘埃。

在寒冷的岁月里,能有这样坚韧不拔的品格,君子们自然会亲近它,与它为伍。

释义

这首诗通过赞美竹子的高洁与坚韧,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崇尚与追求。“直节略施何晏粉”一句,用何晏(三国时期曹魏玄学家,以皮肤白皙著称)来比喻竹子的洁白无瑕;“清标不污元规尘”一句,则借指东晋名士谢鲲(字元规)的洒脱不羁,但此处反用其意,强调竹子不受世俗污染的高洁。

赏析

张九龄此诗以竹喻人,通过对竹子高洁、坚韧品质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直节”、“清标”等词,既是对竹子外在形态的描绘,也是对内在品德的赞美,竹子在严寒中依然挺拔不屈,象征着君子在逆境中保持节操、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又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张九龄在仕途上虽曾位极人臣,但晚年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此诗,可能是借竹言志,表达自己在逆境中仍坚守节操、保持清高品格的决心和信念,竹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物,常被用来比喻君子的品德,张九龄通过赞美竹子,实际上也是在自我勉励,鼓励自己在艰难困苦中不失气节,保持一颗纯净的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