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霜烈日不改颜,风雨惟闻声激切。全诗是什么?

春秋13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松

唐·李群玉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严霜烈日不改颜,风雨惟闻声激切。

雪压枝头低复举,风吹叶落劲犹存。

青青自与岁寒友,磊落难为桃李群。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隐居沅陵石门山,以诗酒自娱,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尤其擅长咏物诗,作品多收录于《李群玉集》中,李群玉虽仕途不顺,但在诗坛上享有较高声誉,与杜牧、段成式等人有交往。

译文

松树年岁越大,树根越加粗壮;即使在烈日下,它的叶子也更加浓密,无论是严霜还是烈日,都无法改变它的容颜;风雨中,只能听到它枝叶相互撞击的激切声音,大雪压在枝头,它虽低头却又能重新挺起;狂风吹落叶子,但它的坚韧依然存在,它青青的枝叶自然与岁寒之友(如梅、竹)为伍,那磊落的姿态难以与桃李之辈为群。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松树的坚韧不拔,赞美了松树不畏严寒酷暑、不惧风雨侵袭的高尚品质,诗中“严霜烈日不改颜”一句,形象地表现了松树在任何恶劣环境下都能保持本色;“风雨惟闻声激切”则通过声音描绘出松树在风雨中的坚韧与不屈。

赏析

这首诗以松树为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松树的高尚品质,诗人运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松树的坚韧、不屈、磊落等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借松树之口,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流俗的蔑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群玉的个人经历有关,他早年曾游历四方,饱经风霜,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刻的感悟,在隐居石门山期间,他更是与松树等自然景物为伴,对它们的品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他创作这首诗来赞美松树的坚韧不拔和高尚品质,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流俗的蔑视,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墨客多喜欢通过咏物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趣,这也为李群玉创作这首诗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