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气成云住,晴波杂雾流。全诗是什么?

梦梦11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景晨望》

唐·张籍

晓气成云住,晴波杂雾流。

岸回帆影尽,天阔鸟声幽。

日色临渔浦,风烟起戍楼。

谁人识此意,独倚望江楼。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定居于洛阳,张籍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乐府诗,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清晨的雾气凝结成云停留空中,晴朗的水面上杂夹着雾气流淌,河岸曲折,帆影渐渐消失在天际,天空辽阔,鸟鸣声显得格外幽静,太阳的光芒照耀着渔浦,风烟从戍楼升起,谁能理解我此刻的心情,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眺望。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江边的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壮美,首联“晓气成云住,晴波杂雾流”描绘了清晨的雾气与晴朗水面交织的景象;颔联“岸回帆影尽,天阔鸟声幽”则通过河岸的曲折与鸟声的幽静,进一步渲染了江边的宁静氛围;颈联“日色临渔浦,风烟起戍楼”则展现了太阳照耀渔浦与风烟缭绕戍楼的景象,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尾联“谁人识此意,独倚望江楼”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世事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清晨的江边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壮美,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清晨的雾气、晴朗的水面、曲折的河岸、幽静的鸟声等景象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通过尾联的抒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对世事的感慨,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内涵。

创作背景

张籍在唐代中期以诗名世,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这首诗《江景晨望》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清晨,独自漫步江边时所见所感而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清晨江边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诗人的敏感与才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