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自在眠沙鸟,参差入郭舟”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小舟游近村
宋·陈与义
拂露晨征水满堤,
草头新绿未全齐。
人家门户多临水,
自在眠沙鸟不啼。
岸柳垂丝烟似织,
参差入郭舟如织。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由于原诗中“自在眠沙鸟”与“参差入郭舟”并非紧邻,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两句诗放在一起提及,实际在诗中它们分别处于不同的位置。)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工诗词,长于五言诗,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译文
清晨露水未干就出发,河堤上水波荡漾,岸边的青草刚刚抽出新绿,还未完全长齐,村庄里的房屋大多临水而建,鸟儿在沙滩上自在地安眠,没有发出啼叫,岸边的柳树垂下如丝般的枝条,烟雾缭绕如同织就的锦缎,船只穿梭往来,参差不齐地进入城中,黄昏时分回到家,吃饱饭后,不脱蓑衣就在月光下躺卧休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小舟游览近村,后步归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的宁静、和谐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首联写晨游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村庄的宁静与和谐,颈联以“岸柳垂丝”和“参差入郭舟”进一步渲染了乡村的宁静与繁忙交织的景象,尾联则写诗人归来后的闲适生活,全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富有韵味,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陈与义在南宋初年所作,当时,他因战乱而流离失所,后定居于湖南一带,在这段时期,他深入民间,体验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反映乡村风光的佳作,诗中通过对乡村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