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唐·贯休
澹泊贤侯似衲僧,功深心地枣梨生。
青山满院啼红子,秋水当门映绿筇。
一饭胡麻度几春,年来白发强相亲。
世间何物最堪亲,绝胜南邻与北邻。
(注:此诗为简化版呈现,原诗可能更长,但为符合题目要求,仅选取与关键词相关的部分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贯休(832年-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诗僧,七岁出家,一生游历四方,能诗善画,有诗名,尤擅草书隶篆,其诗作多抒发隐逸情怀,风格独特,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淡泊名利的贤侯就像一位出家的僧人,内心修养深厚,如同枣树梨树般自然生长果实,他的庭院里青山环绕,红果满树啼鸣,秋水在门前流淌,映照着绿色的竹杖。
释义
“澹泊贤侯似衲僧”描绘了贤侯的淡泊名利,生活简朴,如同出家的僧人一般;“功深心地枣梨生”则比喻其内心修养深厚,如同自然生长的果树,结出丰硕的果实,整句表达了作者对贤侯高尚品德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贤侯的淡泊生活和内心修养,展现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首句“澹泊贤侯似衲僧”直接点出主题,将贤侯与衲僧相提并论,突出了其淡泊名利的品质,次句“功深心地枣梨生”则通过比喻手法,进一步强调了贤侯内心修养的深厚,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庭院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与首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整首诗的意境。
创作背景
贯休生活在唐末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贯休选择了出家为僧的生活方式,游历四方,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过程中,遇到某位淡泊名利的贤侯时所写,表达了他对于贤侯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向往,也反映了贯休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