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宁为水上荷,不作松上萝。
(注:“宁为水上荷,不作松上萝”并非贾岛《题李凝幽居》中的原句,此处为创作需要而融入,以展现一种高洁不依附的情怀,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一融入的意象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779年-843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善于雕琢字句,追求语言的精炼与意境的深远,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怀,表达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悟,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这幽静的居所旁,邻居稀少,一条长满杂草的小径通向荒芜的园子,鸟儿在池塘边的树上栖息,僧人在月光下轻轻敲门,走过小桥,田野的色彩分外鲜明,移动石块,仿佛触动了云层的根基,我暂且离去,但还会再来此地,宁愿做那水上自由飘荡的荷花,也不愿成为依附于松树上的藤蔓。
释义
此句“宁为水上荷,不作松上萝”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独立人格的向往,荷花虽生于水中,却能随风摇曳,保持自己的姿态与纯洁;而松上萝则依附于松树生长,失去了自我,诗人以此自喻,表明自己不愿依附权贵,追求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
赏析
这句诗以其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追求,荷花与萝藤的对比,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阐述,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自由、独立、纯洁人格的赞美,以及对依附、妥协的唾弃,这种精神追求,在唐代诗人中并不罕见,但贾岛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使之更加生动、鲜明。
创作背景
虽然“宁为水上荷,不作松上萝”并非《题李凝幽居》原句,但我们可以推测,这样的情感表达与贾岛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倾向密切相关,贾岛一生仕途不顺,多次科举不第,但他并未因此妥协,而是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和人格独立,这种精神,在他许多诗作中都有所体现,在创作《题李凝幽居》时,诗人或许正是借李凝的幽居之景,抒发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态度,而“宁为水上荷,不作松上萝”这一融入的意象,则更加鲜明地展现了诗人的这一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