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峰挂星汉,古洞走龙蛇。的释义

小星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山有感

唐·李颀

危峰挂星汉,古洞走龙蛇。

云气千峰合,松声万壑答。

仙源何处觅,归路入烟霞。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705年,卒于761年,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雅安一带)人,但长期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曾任新乡县尉,晚年辞官归隐,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律诗,以边塞诗和描写音乐的诗篇著称,风格豪放飘逸,意境雄浑壮阔,语言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高耸入云的山峰仿佛悬挂于银河之间,古老的洞穴中仿佛有龙蛇穿梭游走,云雾缭绕,千峰聚合,松涛阵阵,万壑回响,那传说中的仙境究竟在何处寻觅呢?归途之中,只见烟霞缭绕,引人遐想。

释义

“危峰挂星汉”描绘了山峰高耸入云,仿佛与银河相接的壮丽景象;“古洞走龙蛇”则通过想象,将古洞中的幽深神秘与龙蛇的灵动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云气千峰合,松声万壑答”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云雾缭绕和松涛阵阵,展现了山林的幽静与壮美。“仙源何处觅,归路入烟霞”则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归途的遐想。

赏析

这首诗以游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首联“危峰挂星汉,古洞走龙蛇”以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将山峰和古洞描绘得神秘莫测,引人入胜,颔联“云气千峰合,松声万壑答”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的云雾和松涛,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壮美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追寻和对归途的遐想,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颀晚年辞官归隐之后,在仕途失意、人生坎坷的背景下,诗人选择归隐山林,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在游历山水之间,诗人被大自然的壮美景象所震撼,同时也对人生的意义和归宿产生了深刻的思考,这首诗正是诗人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