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君漫洒新亭泪,好向中原识范阳!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附言(虽非直接出自原诗,但为同一时期心境之体现,且与关键词意境相符)

诸君漫洒新亭泪,

好向中原识范阳!

作者及朝代

作者:谭嗣同(1865年-1898年)

朝代:清朝末期

作者简介

谭嗣同是清末著名的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他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同时又广泛接触西方科学文化,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思想体系,谭嗣同主张变法维新,以救亡图存,但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拒绝逃亡,甘愿为变法献身,最终被清政府杀害,年仅33岁,其英勇无畏的精神和深邃的思想影响深远,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译文

(原诗部分)

- 望门投止思张俭:看到人家就去投宿,想到了东汉时期的张俭,他因弹劾宦官被通缉,逃亡时得到许多人的帮助。

- 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要忍辱负重,等待时机,就像东汉的杜根一样,他因上书请求太后还政而被捕,装死得以逃脱,后来继续为正义事业奋斗。

- 我自横刀向天笑:我自愿横刀而出,慷慨赴死,面对苍天大笑。

- 去留肝胆两昆仑:无论是生是死,我的忠肝义胆都将像两座巍峨的昆仑山一样,永存人间。

(附言部分)

- 诸君漫洒新亭泪:各位朋友啊,不要再像东晋时的新亭宴会上那样,因国家危亡而空洒悲泪了。

- 好向中原识范阳:应该振奋精神,积极行动起来,去认识、去改变中原大地,特别是像范阳(今河北涿州一带,历史上多为军事重镇)这样的地方,为国家的复兴贡献力量。

释义

原诗表达了谭嗣同面对生死抉择时的无畏与坚定,以及他对变法事业的忠诚和牺牲精神,附言部分则体现了他在国家危难之际,对同胞们的激励与期望,鼓励他们不要沉溺于悲伤,而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赏析

谭嗣同的这首诗及其附言,以其慷慨激昂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展现了作者崇高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诗中运用了历史典故,如张俭、杜根的事迹,既表达了对前贤的敬仰,也借以自喻,表明自己甘愿为变法事业献身的决心,附言部分则以激昂的笔触,鼓励人们振作起来,为国家的复兴贡献力量,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及其附言创作于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被捕入狱期间,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他毫无惧色,反而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高昂的斗志,写下了这首充满英雄气概的诗篇,他深知自己的牺牲无法改变清政府的腐败和国家的危亡,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能够激励更多的人觉醒,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这种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精神,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