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室倾颓事莫当,鸡声啼起铁肝肠。全诗是什么?

春秋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史

朝代:明末清初

作者:屈大均

晋室倾颓事莫当,鸡声啼起铁肝肠。

空庭日暮鸟飞散,满地落花春已伤。

四海英雄皆寂寞,百年身世自凄凉。

独怜故国山河远,泪洒新亭望故乡。

作者简介

屈大均(1630年-1696年),字介子,一字翁山、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之称,其诗作多抒发抗清复国之志,作品传世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等,屈大均一生奔走于抗清复明事业,晚年隐居不仕,最终卒于北京。

译文

晋朝王室衰败之事难以挽回,鸡鸣之声唤起了我铁石般坚强的心肠,空旷的庭院中日暮时分鸟儿飞散,满地落花表明春天已经哀伤,天下的英雄豪杰都感到寂寞无助,百年的身世经历自然充满了凄凉,唯独我怜惜那遥远的故国家园,在新亭之上泪洒衣襟,遥望着故乡的方向。

释义

首联直接点题,以晋室倾颓象征明朝的灭亡,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深切悲痛,颔联通过描绘日暮鸟散、落花满地的凄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哀伤,颈联则转而抒发诗人对天下英雄寂寞、身世凄凉的感慨,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无尽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晋室倾颓为背景,实际上是对明朝灭亡的深刻反思和悲痛表达,诗人通过描绘一系列凄凉、孤寂的景象,如日暮鸟散、满地落花等,巧妙地烘托出了自己内心的哀伤和无奈,诗人也通过抒发对天下英雄寂寞、身世凄凉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尾联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无尽的思念,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末清初时期,当时明朝已经灭亡,清朝已经建立,屈大均作为一位抗清志士,对明朝的灭亡深感悲痛和无奈,他通过创作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对国破家亡的深切感受和对故国的深深眷恋,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英雄豪杰无处施展才华的残酷现实。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更是一首反映时代变迁、社会动荡的史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屈大均作为一位抗清志士的坚定信念和悲壮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