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离别多苦辛,驱车何处问通津。的释义

小编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少年离别多苦辛,驱车何处问通津。

畏逢平子赋,多病故人疏。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你从故乡来,应该了解故乡的事。

请问你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看见梅花已经绽放,又听见鸟儿的啼叫。

心心念念看着春天的草,害怕它长到宫殿的台阶上。

少年时离别家乡多么辛苦,驾车远行不知去向何方。

害怕像张衡那样写《归田赋》表达归隐之意,只因多病朋友渐渐疏远。

(注:由于“少年离别多苦辛,驱车何处问通津”并非全诗连续的两句,而是从全诗中摘出,故译文结合全诗意境进行了适当补充和调整,以体现这两句诗在整体中的意义。)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少年时期离别家乡的辛苦和无奈,以及驾车远行时对未来的迷茫和对通途的渴望,通过“少年离别多苦辛”一句,诗人回忆了自己年轻时的艰辛经历;而“驱车何处问通津”则表达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方向的探寻。

赏析

这两句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富有哲理,诗人通过回忆自己的少年时光,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过去的感慨,他也通过驾车远行的形象,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通途的渴望,这种情感与哲理的结合,使得这两句诗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共鸣。

创作背景

王维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早年仕途不顺,曾一度隐居山林,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他始终无法完全摆脱对世俗的牵挂和对未来的追求,这两句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复杂情感和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