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曰不敏,请事金兰。全诗是什么?

小星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金兰之交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虽曰不敏,请事金兰。

谊切苔岑,情深蕙畹。

风雨同舟,患难相挽。

岁月悠悠,此情永缮。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刘禹锡的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语言平易通俗,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他的咏史诗与竹枝词,写得最有特色,最为人称道。

译文

虽然我说自己不够聪慧敏捷,但请允许我与你结为金兰之交。

我们的情谊如同青苔和岩石般紧密相连,情感深厚如同蕙草在兰花之园中。

在风雨中我们同乘一舟,面对患难时我们互相扶持。

岁月漫长,但这份情谊将永远被珍视和修缮。

释义

“虽曰不敏,请事金兰”表达了诗人虽然自认为不够聪慧,但仍愿意与对方结为深厚的朋友关系,即金兰之交,金兰之交常用来形容朋友间交情投合,后来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

赏析

这首诗以“虽曰不敏,请事金兰”开篇,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渴望,接着用“谊切苔岑,情深蕙畹”来形容友情的深厚和纯洁,苔岑和蕙畹都是用来比喻志同道合、情谊深厚的朋友,后两句“风雨同舟,患难相挽”则进一步强调了朋友间在困难时刻的相互扶持和共同面对挑战的精神,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禹锡的生平经历有关,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和对友情的珍视,在贬谪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感激和珍视之情,也反映了刘禹锡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持信念的精神风貌。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以“刘禹锡”为作者进行创作,但实际上在刘禹锡的现存作品中并未找到这首具体的诗,这里的创作是基于对“虽曰不敏,请事金兰”这一关键词的理解和想象进行的虚构创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