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武虽存,高踪难拟。的释义

春秋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遥思逸士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遐武虽存,高踪难拟。

云深鹤远,梦断烟迷。

古径荒凉,松风自语。

幽人已去,空谷遗音。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及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李中的作品在当时颇受赞誉,但后世对其研究相对较少,部分诗作散见于各类诗集之中。

译文

遥远的武功虽然还在流传,但高人隐士的足迹却难以模仿。

云雾深邃,仙鹤远去,梦境中断,烟雾弥漫。

古老的小径荒凉寂静,只有松风在自言自语。

隐士已经离去,只留下空谷中回荡的余音。

释义

“遐武虽存,高踪难拟”意指古代英雄的武功事迹虽然流传下来,但高人隐士的高尚情操和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却难以效仿。“云深鹤远,梦断烟迷”描绘了隐士生活的神秘与遥远,如同云雾中的仙鹤,难以触及。“古径荒凉,松风自语”则通过荒凉的古道和自语的松风,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宁静的氛围。“幽人已去,空谷遗音”表达了隐士离去后,只留下空旷山谷中回荡的余音,象征着其精神的永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高人隐士的敬仰和向往,诗人以“遐武虽存,高踪难拟”开篇,直接点出主题,即虽然古代英雄的武功事迹流传千古,但高人隐士的精神境界却更加难以企及,随后,诗人通过一系列意象的描绘,如云雾、仙鹤、古径、松风等,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宁静致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隐士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之中。“幽人已去,空谷遗音”一句,既表达了隐士离去的遗憾,又强调了其精神永存的事实,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中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倾向有关,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向往隐逸生活的诗人,李中可能在生活中接触到了一些高人隐士的事迹或传说,深受其影响,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阶层普遍感到迷茫和失落,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成为当时文学创作的主题之一,这首诗可能也是李中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对高人隐士生活的一种向往和寄托。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