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无荧烛,少益天晖。的解释

小编5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愧无荧烛照寒宵,少益天晖意未消。

独坐书窗心似醉,月华如水透帘梢。

作者及朝代

此诗名为《夜读自愧》,作者为明代文人李时中。

作者简介

李时中,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擅长诗文与书法,他的作品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尤其在描绘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表达,李时中一生淡泊名利,致力于文学创作与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惭愧自己没有荧烛之光来照亮这寒冷的夜晚,只能勉强为天空增添一丝微弱的光辉,独自坐在书窗前,心情仿佛沉醉其中,月光如水般透过帘子洒落进来。

释义

“愧无荧烛”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不足的谦逊与自责,认为自己无法像荧烛那样照亮黑暗;“少益天晖”则表达了作者尽管能力有限,但仍愿尽自己所能为社会、为他人做出一点贡献的意愿。“独坐书窗心似醉”描绘了作者深夜独读的情景,心情沉醉于书中的世界;“月华如水透帘梢”则通过描绘月光如水的美景,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的自谦与对社会的责任感,首句“愧无荧烛”直接点出主题,展现了作者的谦逊品质;次句“少益天晖”则表达了作者虽能力有限但仍愿贡献的意愿,体现了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后两句通过描绘深夜独读的情景与月光美景,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时中晚年时期,当时他已步入暮年,但仍保持着对文学与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在深夜独读时,他深感自己才华有限,无法像前人那样照亮文坛,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谦逊与自责,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为他人做出一点贡献,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与社会责任感,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后世的一种激励与鼓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