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方圆之颂》
朝代:唐代
作者:李慕白(虚构人物,为符合题目要求而设定)
方圆备体映乾坤,淑德斯融润万民。
玉宇澄清彰大道,金风送爽颂时新。
山川秀美皆如意,草木葱茏尽称心。
天地之间存至理,人间处处见真仁。
作者简介:
李慕白,唐代一位虚构的诗人,虽非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但在此设定中,他被构想为一位深谙天地之理、心怀仁爱之德的文人墨客,其诗作以弘扬大道、赞美自然、倡导仁德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方圆之形完备地映射着天地之道,美好的德行如同暖流般融入万民之心,玉宇澄清,彰显着大道的至高无上;金风送爽,歌颂着时节的更新与美好,山川秀美,皆如人意般完美;草木葱茏,尽皆称心如意,天地之间存在着至高无上的真理,人间处处都能见到真正的仁爱之心。
释义:
“方圆备体”意指天地万物皆有其形,方圆之形乃天地之象征,代表着宇宙的秩序与和谐。“淑德斯融”则强调美好的德行能够像暖流一样融入人心,促进社会和谐,整首诗通过描绘天地之美、自然之秀以及人间之仁,表达了作者对大道的崇尚和对仁德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方圆备体,淑德斯融”为开篇,巧妙地将天地之道与人间美德相结合,展现了作者对于宇宙秩序和人类社会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玉宇澄清”、“金风送爽”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和谐与美好的世界之中,作者还通过“山川秀美”、“草木葱茏”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之美与人间之仁的相互映衬,使得整首诗在表达上更加生动、形象。
创作背景:
虽然李慕白为虚构人物,但在此设定中,我们可以构想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为唐代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的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李慕白深感天地之大美、人间之真情,于是挥毫泼墨,创作了这首《方圆之颂》,他希望通过这首诗来弘扬大道、赞美自然、倡导仁德,以期在人间社会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宇宙、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