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扬州清似鹤,不知是宰是神仙。全诗是什么?

风云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扬州禅智寺

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别句添加(注:此句为后人根据杜牧诗意衍生或误传,非原诗内容,但为解析所需,特此说明)

人在扬州清似鹤,不知是宰是神仙。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译文

(原诗部分)

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秋风吹拂着青松与桂树。

青苔长满了石阶,白鸟故意迟留不去。

暮霭从深林中升起,夕阳西下映照着小楼。

谁能想到这条竹西路上,唱歌奏乐声正飘荡着扬州特有的风情。

(添加别句)

人在扬州生活得清雅如同白鹤一般,让人分不清他究竟是凡间的官宰还是超脱的神仙。

释义

原诗描绘了扬州禅智寺雨后幽静深远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添加的别句则进一步升华了这种意境,将人在扬州的清雅生活比作神仙般超脱。

赏析

杜牧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禅智寺的幽静环境,通过“蝉噪”、“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而“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两句,更是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添加的别句“人在扬州清似鹤,不知是宰是神仙”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脱与清雅,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杜牧在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曾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开成四年,杜牧又由洛阳迁回长安,任左补阙和史馆修撰,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任职期间,因公务或游历至扬州,游览禅智寺时有感而发,禅智寺的幽静环境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使他产生了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从而创作出了这首意境深远的诗作,而添加的别句则可能是后人根据杜牧的诗意和扬州的清雅氛围衍生出来的,并非杜牧原诗内容,但无论如何,这句诗都很好地诠释了杜牧在扬州时的心境与感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