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南逢雁
唐·钱起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今古长相接,烟霞无是非。
浔阳秋水阔,巫峡暮云低。
干戈二十年来客,留得残骸傍酒垆。
作者及朝代
作者:钱起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钱起,字仲文,唐代诗人,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官至尚书司勋员外郎,世称钱考功、钱司勋,钱起诗名与刘长卿齐称“钱刘”,与大历十才子并称,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有《钱考功集》。
译文
湘江的斑竹枝上,鹧鸪振翅高飞,从古至今,这里的美景一直与人们相伴,烟霞缭绕中,没有世间的纷扰与是非,浔阳的秋水浩渺无边,巫峡的暮云低垂,在这二十年的战乱中,我四处漂泊为客,如今只留下一副残破的身躯,在酒馆旁借酒消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湘江的自然风光和作者自身的漂泊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岁月的感慨,诗中“干戈二十年来客,留得残骸傍酒垆”两句,尤为深刻地揭示了战乱给诗人带来的身心创伤。
赏析
这首诗的前四句以湘江的自然风光为背景,通过斑竹、鹧鸪、烟霞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远离尘嚣的氛围,后四句则转而描写诗人的漂泊经历,通过“浔阳秋水阔,巫峡暮云低”的壮阔景象,与“干戈二十年来客,留得残骸傍酒垆”的凄凉境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战乱给诗人带来的深重苦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苦难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钱起作为一位历经战乱的诗人,深感战争的残酷和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的漂泊经历和湘江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岁月的感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战乱问题和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