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杂兴
宋·陆游
苍鸠自有伴,时时语花枝。
晴窗日永暖,风簟夏初宜。
老病闲难得,儿曹乐可知。
吾家读书法,一字不教痴。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灰斑鸠自有它的伴侣,常常在花枝间啼叫,晴朗的窗户下日光悠长温暖,夏初的风吹过竹席让人感觉十分适宜,我年老多病,这样的闲暇时光难得,孩子们的快乐我也可以感知,我们家的读书方法,是教导孩子不要死读书、读死书。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陆游在春日里的闲适生活,首联写灰斑鸠在花枝间啼叫,暗示了春天的生机与和谐;颔联则通过描写晴窗、日永、风簟等意象,展现了夏初的温暖与舒适;颈联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珍惜和对孩子们快乐的感知;尾联则强调了诗人家的读书方法,即注重理解与实践,而非死记硬背。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人以灰斑鸠为引子,巧妙地引入了春天的主题,并通过花枝、晴窗、日永、风簟等意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诗人也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珍惜和对孩子们快乐的感知,展现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尾联则通过强调读书方法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教育的关注和思考,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陆游在晚年时期创作的,陆游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磨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在晚年时期,他逐渐远离了政治斗争的漩涡,转而专注于文学创作和享受闲适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陆游晚年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通过描绘春日里的闲适生活,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他也通过强调读书方法的重要性,传递了对教育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