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思
唐·贾岛
长安溽暑秋过半,雨湿书床尽糜烂。
残暑已随团扇去,轻寒初傍小窗来。
绿莎藏径鸟初定,红蓼满庭人未回。
独坐小轩风满袖,世间清景是微凉。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一作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五年(810年)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贾岛被任命为遂州长江县主簿,故世称贾长江,武宗会昌三年(843年),无疾而终。
译文
长安城暑热潮湿,秋天已经过半,连绵的雨水把书床都浸湿了,书籍也因此变得糜烂不堪,残留的暑气已经随着团扇的离去而消散,轻微的寒意开始悄悄靠近小窗,绿色的莎草掩藏着小径,鸟儿刚刚安定下来,红色的蓼草长满了庭院,却还不见人的归来,我独自坐在小屋中,清风满袖,这世间最清凉的景致,莫过于这微微的凉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深秋时节的景象,通过暑去凉来的自然变化,以及书床糜烂、鸟定人未回等细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氛围,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苦吟风格,细腻地刻画了深秋时节的景象,首句“长安溽暑秋过半”直接点明时间和地点,同时暗示了暑热与秋天的交替,次句“雨湿书床尽糜烂”则通过具体的细节,展现了秋雨连绵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也隐含了诗人对书籍的珍视与心痛,后两句“残暑已随团扇去,轻寒初傍小窗来”通过团扇的离去和轻寒的到来,巧妙地表现了季节的更迭,而“绿莎藏径鸟初定,红蓼满庭人未回”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静谧与凄清,尾句“独坐小轩风满袖,世间清景是微凉”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份清凉的珍视与享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贾岛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身处长安,面对着深秋的景象,心中涌动着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这首诗,贾岛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描绘,更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在晚唐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贾岛的这首诗无疑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