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萝绕屋茅覆墙,石燕林鸠似相语。的释义

小编6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张籍

垂萝绕屋茅覆墙,石燕林鸠似相语。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谢公今已去,谁与玩孤芳。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贞元十五年(799年)进士,历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等,他的诗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和当时的王建齐名,世称“张王”。

译文

藤蔓缠绕着茅屋,屋墙被茅草覆盖,石燕和林鸠仿佛在相互交谈。

闲静的柴门面对着山路,柳树掩映着读书堂。

每当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清幽的光影便映照在我的衣裳上。

谢灵运如今已经离去,又有谁能与我一起欣赏这孤独的芬芳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幽,首联“垂萝绕屋茅覆墙,石燕林鸠似相语”通过描写藤蔓缠绕、石燕林鸠的啼鸣,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生机盎然的氛围,颔联“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山居的清幽与闲适,闲静的柴门、深邃的柳树、读书堂,构成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颈联“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通过光影的描写,突出了山居生活的清幽与美好,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谢灵运的怀念,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诗中通过藤蔓、石燕、林鸠、柴门、柳树、读书堂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宁静致远的氛围,诗人还通过光影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山居生活的清幽与美好,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对谢灵运的怀念,使整首诗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张籍在仕途上并不十分得意,但他却乐于过着闲适的山居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山居期间,面对自然美景,心生感慨而创作的,诗中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在创作这首诗时,张籍可能正面临着仕途的挫折或人生的困境,而山居生活则成为了他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