菰丛苍苍集烟渚,山头湿云半为雨。出自哪首诗?

小星68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全诗原文如下: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菰丛苍苍集烟渚,山头湿云半为雨。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逸兴以及羁旅行役之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译文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菰草青青,好像覆盖着烟雾的洲渚,山头的湿云仿佛就要化作绵绵细雨。

释义

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赏析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创作背景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宿建德江》当作于作者漫游吴越时,与《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同一机杼,而孟浩然一生未得志,借宿建德江畔时写下了这首诗,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菰丛苍苍集烟渚,山头湿云半为雨”这两句诗在流传的版本中并不总是同时出现,有时可能是后人根据诗意添加的或者是对原诗的某种变体理解,但它们确实很好地描绘了诗中的意境,与全诗的主题和情感相契合,在正式的诗集中,可能只保留了前四句作为标准的《宿建德江》版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