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挽歌
朝代:宋
作者:范成大
萧条棺外无馀物,冷落灵前有菜羹。
贫士固应知此味,前人曾未咏斯文。
身如飘忽云间鹤,家似凋零树上萤。
他日墓前谁奠酒,只应惆怅一寒灯。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早年仕途不顺,后得秦桧赏识,步入仕途,曾任地方官,政绩显著,晚年退居石湖,致力于文学创作,范成大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田园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
译文
棺材外一片萧条,没有多余的财物陪葬;灵前冷冷清清,只有一碗简单的菜羹。
贫穷的读书人本就应该知道这种清贫的滋味,前人却未曾用诗文来咏叹这样的情景。
身体如同云间飘忽不定的白鹤,家庭则像凋零树上微弱的萤火虫。
将来在墓前又有谁会来祭奠呢?恐怕只有一盏孤寂凄凉的寒灯相伴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丧葬现场的萧条与冷清,表达了诗人对贫困生活的深刻体会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联直接描写棺材外无物、灵前有菜羹的凄凉景象;颔联则进一步指出,这种贫困的生活状态是贫士所应知晓的,而前人却未曾用诗文来记录;颈联以云间鹤和树上萤比喻人生的飘忽与家庭的凋零;尾联则抒发了对未来无人祭奠的忧虑与惆怅。
赏析
这首诗以丧葬为背景,却并未过多渲染悲伤之情,而是以一种冷静而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贫困生活的艰辛与人生的无常,诗人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如“萧条棺外无馀物”、“冷落灵前有菜羹”,生动地展现了贫困家庭在丧葬时的无奈与凄凉,诗人也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如“身如飘忽云间鹤”、“家似凋零树上萤”,进一步强化了人生的无常与家庭的脆弱,整首诗情感深沉而不失含蓄,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展现了范成大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范成大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在目睹了贫困家庭在丧葬时的凄凉景象后,诗人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挽歌,通过这首诗,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贫困生活的同情与理解,也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忧虑,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分化与阶级矛盾,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