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鸾笺怨
清·纳兰性德
自知不是秦楼侣,一任鸾笺负旧盟。
空忆当时携手处,月华如练水如清。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出身贵族,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题材比较狭窄,但是由于作者善感多情,词作情真意切,清丽婉约,独具特色,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译文
明知自己并非那秦楼中的伴侣,便任由那写满情意的鸾笺辜负了昔日的盟约,空自回忆当年携手共游之处,那时月光皎洁如白绢,流水清澈透明。
释义
“自知不是秦楼侣”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或情感的清醒认识,认为自己并不适合作为对方(可能是指某位心上人或伴侣)的理想伴侣。“一任鸾笺负旧盟”则进一步说明,由于这种自知之明,诗人选择放手,任由那些曾经承载深情厚意的书信(鸾笺)辜负了两人之间的旧日盟约。“空忆当时携手处,月华如练水如清”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月光和水色都成为了那段时光的见证,但如今却只能空留回忆。
赏析
这首《鸾笺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纠葛与无奈,诗人通过“自知不是秦楼侣”的自我否定,展现了一种深沉的自卑与自责,同时也透露出对对方幸福的深切祝福,而“一任鸾笺负旧盟”则表达了一种决绝与释然,诗人选择放手,让过去的盟约随风而去,这种选择虽然痛苦,但却是一种对双方都更为负责的态度,最后两句“空忆当时携手处,月华如练水如清”则以景结情,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画面之中,让人在回味过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超脱与释然。
创作背景
这首《鸾笺怨》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纳兰性德的个人情感经历有关,纳兰性德一生情感丰富而坎坷,他曾在多首词作中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怀念与无尽哀愁,这首《鸾笺怨》可能也是他在某个特定时期,面对自己无法把握的情感归宿时,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诗人通过这首词,既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展现了自己在面对情感困境时的清醒与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