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柳
宋·宋祁
无情野草妨来往,解意垂杨管送迎。
絮乱丝轻随舞蝶,枝柔腰细学飞莺。
障愁欲问还休掩,似不胜情又半呈。
风暖花红春意满,只愁飘荡离人情。
作者简介
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词人,他学识渊博,文章多且好,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曾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参与编撰《新唐书》,其词作语言工丽,音律谐婉,清丽可爱。
译文
无情的野草妨碍了行人的来往,而善解人意的垂柳则负责迎来送往,柳絮轻盈如丝,随风起舞,与蝴蝶共舞;柳枝柔软纤细,仿佛在学习飞莺的姿态,想要用垂柳来遮挡心中的愁绪,却又半遮半掩,似乎难以完全表达内心的情感,春风和煦,花朵红艳,春意盎然,只是担忧这柳絮的飘荡会勾起离人的愁绪。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野草的无情与垂柳的善解人意,展现了诗人对垂柳的喜爱之情,诗中描绘了垂柳的柔美姿态,以及其在春风中摇曳生姿、与蝴蝶飞莺共舞的美丽画面,诗人也通过垂柳寄托了自己的愁绪,担忧这美好的春光和柳絮的飘荡会勾起离人的伤感。
赏析
这首诗以垂柳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垂柳的柔美与善解人意,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野草的无情与垂柳的温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垂柳的可爱之处,诗人也通过垂柳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将离愁别绪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在描绘垂柳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如“絮乱丝轻随舞蝶,枝柔腰细学飞莺”,将垂柳的柔美姿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如“解意垂杨管送迎”,使得垂柳仿佛具有了人的情感和行为,更加生动有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宋祁一生仕途较为坎坷,多次遭贬谪和调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离别和漂泊有着深刻的感受,而垂柳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其柔美的姿态和随风飘荡的柳絮很容易勾起人们的离愁别绪,诗人可能借垂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离别的感慨,这首诗也可能是在某个春日里,诗人看到垂柳摇曳生姿、与蝴蝶飞莺共舞的美丽画面后,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