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吴州行
唐·杜牧
谁记万家歌舞夜,单车细雨入吴州。
楼台灯火明如昼,水巷笙歌醉未休。
往事如烟随梦去,繁华落尽见清秋。
今宵又是凄凉月,独倚危栏忆旧游。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杜牧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基于该虚构内容。)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风格清新俊逸,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谁还记得那万家灯火通明、歌舞升平的夜晚?我独自一人乘着马车,在细雨蒙蒙中来到了吴州,这里的楼台灯火通明,如同白昼一般;水巷中传来阵阵笙歌,人们似乎还未尽兴,往事如烟,随着梦境逐渐消散;曾经的繁华也已落尽,只剩下清冷的秋天,今夜,又是一轮凄凉的明月高悬,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回忆着往昔的游历。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吴州夜晚的繁华与今日的凄凉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首联“谁记万家歌舞夜,单车细雨入吴州”以设问开篇,引出诗人对往昔繁华景象的追忆;颔联“楼台灯火明如昼,水巷笙歌醉未休”具体描绘了吴州夜晚的热闹场景;颈联“往事如烟随梦去,繁华落尽见清秋”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繁华不再的感慨;尾联“今宵又是凄凉月,独倚危栏忆旧游”以景结情,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怀念之情。
赏析
本诗在构思上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将往昔的繁华与今日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吴州夜晚的热闹场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在情感表达上,诗人以景寓情,将个人的怀念与感慨融入对景物的描绘之中,使得诗歌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在用词上也颇为讲究,如“明如昼”、“醉未休”等词语的运用,既生动形象又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
(基于虚构内容)本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晚年时期,此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对往昔的繁华岁月充满了怀念之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独自一人来到了吴州这座曾经繁华一时的城市,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大失所望:曾经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片凄凉与落寞,此情此景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于是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吴州行》以表达内心的感慨与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