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登楼
唐·韦应物
日暮春台望,徙倚爱馀光。
草色连天碧,花光映日黄。
山川千里阔,云水万重长。
欲问今何世,徒然远思茫。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与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韦柳”,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傍晚时分,我登上春日里的高台远望,徘徊流连,深爱着这即将逝去的夕阳余晖,眼前的草色与天边相接,呈现出一片碧绿;花朵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金黄色的光芒,远处的山川绵延千里,广阔无垠;云水之间,重重叠叠,仿佛没有尽头,我不禁想问,如今这是何世?心中徒然生出无尽的思绪与迷茫。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傍晚时分登上高楼远眺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日暮春台望,徙倚爱馀光”两句,直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以及诗人的情感倾向,即对即将逝去的春光的无限眷恋。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草色连天碧,花光映日黄”两句,通过色彩的对比和空间的拓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春日景象之中,而“山川千里阔,云水万重长”两句,则进一步拓宽了诗歌的意境,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更加广阔的天地之间,最后两句“欲问今何世,徒然远思茫”,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韦应物担任某地刺史期间,他在公务之余,常喜欢登山临水,以诗酒自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春日傍晚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不满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