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自娟娟花自好,琼楼辜负紫云箫。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月自娟娟花自好

朝代:宋代

作者:白玉蟾

月自娟娟花自好,琼楼辜负紫云箫。

夜深风露无人管,独倚阑干看碧霄。

作者简介

白玉蟾(公元1194—?),南宋道士、诗人、书画家,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以阅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等,号海琼子、海蟾子、云外子、琼山道人、海南翁、武夷翁,世称紫清真人,白玉蟾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涉猎诸家,后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得其丹法,他游历四方,广结道缘,在道教界享有盛誉,白玉蟾的诗词、书画皆精,其诗词风格独特,意境深远,为后世所传颂。

译文

月亮自然明亮美好,花儿也自在地绽放着它的美丽,而那华丽的楼阁却辜负了悠扬的紫云箫声,夜深人静,风露交加,却无人理会这美景,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仰望着那碧蓝的天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美好,月亮和花儿都各自展现着它们的美好,而人间的琼楼玉宇却似乎无法与这自然的美景相匹配,更辜负了美妙的箫声,诗人独自在深夜中欣赏这美景,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月亮、花儿、琼楼、紫云箫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首句“月自娟娟花自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月亮和花儿的美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次句“琼楼辜负紫云箫”则通过对比,暗示了人间的繁华与喧嚣往往无法与自然之美相匹配,甚至可能辜负了美好的音乐,后两句“夜深风露无人管,独倚阑干看碧霄”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超脱,他在深夜中独自欣赏这美景,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玉蟾的修行经历和人生感悟有关,作为一位道士和诗人,白玉蟾对自然之美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热爱,他在修行过程中,逐渐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和自然的奥秘,从而形成了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思想,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思想的体现,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与美好,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以及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这首诗也反映了白玉蟾对人间繁华与喧嚣的厌倦和批判,他通过对比自然之美与人间的喧嚣,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人间繁华的否定。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