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对莺花无奈老,时闻歌吹不胜情。全诗是什么?

小编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感怀

唐·杜牧

强对莺花无奈老,时闻歌吹不胜情。

斜阳寂寂春无主,又送杨花过短亭。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作往往寓含深沉的历史感慨和锐利的批判精神。

译文

勉强面对着春天的莺啼花开,却无奈于自己年华的老去;时常听到那悠扬的歌吹之声,心中却充满了难以承受的情感,夕阳斜照,春光寂寂,仿佛春天也失去了主人,又一次目送着柳絮飘过那短亭。

释义

“强对莺花无奈老”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的美景,内心却因年华老去而感到无奈和哀伤;“时闻歌吹不胜情”则通过听到歌吹之声,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斜阳寂寂春无主”描绘了夕阳下春天的寂寥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又送杨花过短亭”则以杨花飘过短亭为喻,暗示了时光流逝,离别不断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描绘莺啼花开、歌吹之声等春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强对”、“无奈”、“不胜情”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人以斜阳、寂寂的春光、无主的春天以及飘过的杨花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中的哀愁氛围,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牧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晚唐,社会动荡不安,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面对这样的现实,杜牧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哀愁,他在春日里看到莺啼花开,听到歌吹之声,却难以掩饰内心的失落和孤独,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