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桐独抱,霓裳细谱,望断天涯路。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蕉桐独抱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蕉桐独抱夜微凉,霓裳细谱绕回廊。

望断天涯路迢迢,月影疏疏映空房。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他是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译文

在微凉的夜晚,我独自抱着蕉桐(一种乐器,此处借指孤独的心境),弹奏着轻柔细腻的《霓裳羽衣曲》,旋律在回廊间萦绕,我远望天边,那条通往远方的路显得如此遥远,月光稀疏,映照着我空旷的房间,更添几分孤寂。

释义

蕉桐独抱: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蕉桐作为乐器,既是情感的寄托,也是孤独心境的写照。

霓裳细谱:《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著名的乐曲,此处借指高雅而细腻的音乐,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望断天涯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理想的深切思念与追寻,天涯路远,象征着目标与现实的距离。

赏析

此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夜晚独抱蕉桐、弹奏《霓裳》的情境,以及远望天涯的孤独身影,深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远方的无限向往,诗中“蕉桐独抱”与“霓裳细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是孤独的现实,后者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而“望断天涯路”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将个人的孤独与对远方的渴望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广阔的情怀。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一生情感丰富而细腻,常怀忧思,此诗可能创作于他仕途不顺、情感受挫之时,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纳兰性德在仕途上并未得到应有的重用,加之个人情感的波折,使得他常常陷入孤独与苦闷之中,此诗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夜晚独处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或理想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现实孤独与无奈的深刻体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