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菊喜犹存,田园多草莱。的解释

风云98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松菊喜犹存,田园多草莱”,这两句诗出自魏晋时期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二

魏晋: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松菊喜犹存,田园多草莱。

(注:由于“松菊喜犹存,田园多草莱”并非原诗连续的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将其融入整体意境中,实际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系列中,这两句并未直接相连出现,但可理解为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与感慨。)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切感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整体译文,非单独两句)

我在田野间很少与人交往,那偏僻的里巷里车马足迹稀少,白天我依旧掩上柴门,在空寂的屋子里断绝俗念,时常到村落里走走,拨开草丛相互来往,相见时不说别的话,只谈论农桑之事,桑麻一天天在生长,我开辟的土地一天天在扩大,我常常担心霜冻雪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在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我衣,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怀念那松菊依然坚贞秀美,卓然成为霜下的豪杰,田园虽然杂草丛生,但松菊依然存活,让我感到欣慰。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回归田园后的生活状态,虽然田园荒芜,杂草丛生,但松菊依然坚韧存活,象征着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细节,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赏析

这两句诗以松菊为象征,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高洁品格的坚守,松菊在严寒中依然存活,象征着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田园多草莱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坦然接受和乐观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至刘宋初的动荡时期,他一生仕途坎坷,对官场的腐败和世俗的虚伪深感厌倦,他选择了归隐田园,过上了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归隐田园后,对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内心感受的抒发,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宁静,诗人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