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一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附加句:
八旬彭泽令,胡为赋归来。(此句虽非原诗内容,但可融入对陶渊明归隐事迹的感慨中)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现出对自然及和谐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原诗部分)
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附加句)
八旬高龄的彭泽县令,为何还要写下《归去来兮辞》选择归隐呢?
释义
“八旬彭泽令”指的是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时已年近八十(此处为泛指高龄,实际陶渊明归隐时并未到八十岁),“胡为赋归来”则是对他为何写下《归去来兮辞》选择归隐田园的疑问与感慨,表达了对陶渊明高洁人格的赞美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赏析
陶渊明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归园田居》系列诗作是其归隐生活的真实写照,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高尚情操,附加句“八旬彭泽令,胡为赋归来”更是对陶渊明归隐决定的深刻反思与高度评价,体现了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创作背景
陶渊明在仕途上并不顺利,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等职,但终因不满官场腐败、人情冷暖而辞官归隐,公元405年(义熙元年),他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过上了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归园田居》系列诗作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深切渴望和对官场污浊的彻底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