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岂云远,卧治亦已优。出自哪首诗?

梦梦11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

唐·韦应物

身闲居处偏,日夕逢山幽。

淮阳岂云远,卧治亦已优。

岂无高士操,谬当良吏游。

门庭草色嫩,池塘荷花秋。

帘下开书卷,斜阳照半楼。

风清自萧洒,月白本绸缪。

吾亦爱吾庐,幽居常自修。

松竹心所好,琴书乐未休。

岂为求名者,岁月坐悠悠。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因仕途不顺,逐渐转向文学创作,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深沉,韦应物的诗作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我身居闲静之地,住处偏僻幽静,每天都能与山中的清幽相遇。

淮阳(指某地,此处为虚指)哪里算远呢?我躺着治理事务也已经足够悠闲了。

我难道没有高洁之士的操守吗?却谬然置身于良吏的行列中。

门庭前草色鲜嫩,池塘中荷花正逢秋季盛开。

窗帘下展开书卷,夕阳斜照半座楼阁。

清风自然潇洒,月光本就温柔缠绵。

我也喜爱我的居所,常在这里幽静地修身养性。

松竹是我的心头所好,弹琴读书的乐趣从未停止。

我岂是为了求取功名的人?岁月就这样悠悠地流逝。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韦应物闲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他身处幽静之地,享受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对治理事务也持有一种悠闲自得的态度,诗人通过描绘门庭前的草色、池塘中的荷花等自然景象,以及自己读书、修身养性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他也表达了自己虽置身于良吏行列,但内心仍保持着高洁之士的操守。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闲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象与自己的生活场景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诗中“淮阳岂云远,卧治亦已优”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治理事务的悠闲态度,也透露出他对闲适生活的满足和向往,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修身养性生活,表达了对高洁之士操守的坚守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仕途不顺、逐渐转向文学创作时期所作,当时他身处闲居之地,远离了官场的纷扰和争斗,开始专注于文学创作和修身养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高洁之士操守的坚守,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应物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独特理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