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我惜今宵促,君愁玉漏频”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夜景》,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原文:
夜景
唐·韦庄
景寂银灯照,宵闲玉漏频。
我惜今宵促,君愁玉漏频。
幽期如梦里,寒蝶似花尘。
犹自闻清吹,何须怨别人。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其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寂静的夜晚,银色的灯光映照四周,清闲的夜晚里玉漏(古代计时器)声声频传,我惋惜这夜晚的时光太过短暂,而你也因玉漏声声而心生愁绪,我们幽会的时光仿佛在梦中一般短暂,那寒夜中的蝴蝶如同落花般轻盈而飘渺,尽管如此,还能听到那悠扬的乐声,又何必去埋怨他人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心上人在夜晚相聚时的情景,通过“银灯”、“玉漏”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对相聚时光的短暂感到惋惜,而对方也因时间的流逝而心生愁绪,尽管相聚如梦,但诗人仍能从音乐中找到一丝慰藉,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夜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心上人在夜晚相聚时的复杂情感,诗中“景寂银灯照,宵闲玉漏频”两句,既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闲适,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我惜今宵促,君愁玉漏频”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相聚时光短暂的惋惜和对方因时间流逝而生的愁绪,后两句“幽期如梦里,寒蝶似花尘”则以梦境和落花为喻,进一步强调了相聚时光的短暂与虚幻,犹自闻清吹,何须怨别人”则表现出诗人的一种超然态度,认为尽管相聚如梦,但还能从音乐中找到一丝慰藉,无需去埋怨他人,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确切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与心上人在夜晚相聚,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节日或纪念日,诗人通过描绘夜景和表达内心情感,来抒发对相聚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的不舍,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表现出诗人在面对人生离别时的豁达与从容,这种情感与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