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国既倾,千仞堂亦平。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叹兴衰》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一朝国既倾,千仞堂亦平。

繁华成旧梦,野草伴荒城。

月色寒如水,风声怒似兵。

兴亡何足论,且醉一壶清。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又有清新自然之感,尤其擅长寓言讽刺诗的创作,刘禹锡在政治上也有所建树,但多次因政治斗争被贬谪,其人生经历丰富,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译文

一旦国家倾覆,那高耸入云的宫殿也会变得平坦无奇,曾经的繁华如同旧梦一般消散,只剩下荒凉的城池与野草相伴,月色清冷如水,风声呼啸如同战场的士兵在怒吼,国家的兴亡又有什么好议论的呢?不如暂且饮一壶清酒,忘却尘世烦恼。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国家倾覆后宫殿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兴亡更替的深刻感慨,诗中“一朝国既倾,千仞堂亦平”直接点题,揭示了国家兴衰对宫殿建筑的影响,进而映射出社会历史的沧桑巨变,后几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荒凉、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接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国家兴衰对个体命运的影响,诗人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认识,诗中“月色寒如水,风声怒似兵”两句,以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又有对现实的冷静观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被贬谪期间,刘禹锡一生多次因政治斗争被贬,历经坎坷,在贬谪的日子里,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残酷,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过往繁华与今日荒凉的对比思考,以及对国家兴衰、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通过这首诗,刘禹锡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和对现实的冷静观察,同时也展现了他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