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的解释

小星88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次韵)

人生到处知何似,又来渑上忆平生。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

勿复道行迈,此身如浮萍。

(注:苏轼的和诗中,“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并非直接连续出现,但此句确实为苏轼表达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故在此作为关键词提取并整合入解析中。)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纵不羁,善用夸张隐喻,独具风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取诸家之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自成一家之言,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擅画枯木竹石,反对程式束缚,提倡“士人画”和“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于书画上题诗,开辟了金石书画同源的审美趣味和书画题跋的新境界。

译文

(针对“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及整体意境)

你们(孩子们)催促着我老去,当我回首往事时,泪水不禁纵横流淌,人生到处奔波,如同飞鸿踏雪,留下的只是短暂的痕迹,老和尚已经去世,新塔矗立,而我曾经题写的旧壁也已毁坏无法再见,回忆起往日的艰难困苦,路途遥远,人困马乏,驴子嘶鸣,你们让我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回首往昔,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与悲伤。

释义

“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诗人通过回忆过去,感叹自己被孩子们(或岁月)催促着老去,回首往事时,心中充满了悲伤与感慨,整首诗通过描绘人生旅途的艰辛与短暂,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赏析

苏轼的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诗中“飞鸿踏雪泥”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而“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悲伤,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豁达而深邃的人生智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与其弟苏辙(字子由)的和诗,苏辙曾作《渑池怀旧》一诗,回忆他们兄弟俩早年曾一同经过渑池的情景,并抒发了对往事的怀念之情,苏轼在读了苏辙的诗后,便写下了这首和诗,以表达自己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在诗中,苏轼通过描绘自己与苏辙共同经历的往事,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体现了苏轼与苏辙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和相互扶持的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