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家学贯伊吕,千秋万岁奉明主。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15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述怀

唐·吕温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妒。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逝。

胸中家学贯伊吕,千秋万岁奉明主。

作者及朝代

作者:吕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吕温(771年-811年),字和叔,一字和仲,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出身河东吕氏,为宰相吕渭之子,吕温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监察御史、尚书郎等职,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儒学研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之一,与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交游甚密,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思想深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我像一只从海上飞来的孤鸿,面对深广的池水却不敢顾盼。

侧目看见一对翠绿的鸟儿,在高高的三珠树上筑巢。

它们站在珍贵的树木之巅,难道不害怕被金丸射中吗?

穿着美丽的衣裳会招人指责,地位显赫会遭到神灵的嫉妒。

现在我翱翔在茫茫的天空中,猎人们又能把我怎样呢?

我生逢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不忍心就这样永远离去。

我胸中怀有伊尹、吕尚的家学,誓要千秋万岁地侍奉明主。

释义

这首诗通过孤鸿、翠鸟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诗人也表达了对圣明君主的忠诚和愿意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通过孤鸿、翠鸟等自然形象,寓含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诗中“胸中家学贯伊吕,千秋万岁奉明主”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忠诚之心,展现了其崇高的精神境界。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阐述,体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吕温在仕途不顺、遭遇挫折时所作,面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世俗的偏见,诗人深感疲惫和无奈,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选择了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孤鸿、翠鸟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圣明君主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乐观态度。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吕温人生哲学和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