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腰悬明月光,秋闱小捷何足当。的解释

风云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闱夜感

朝代:明代

作者:唐寅

宝剑腰悬明月光,秋闱小捷何足当。

雄心未灭凌云志,誓斩楼兰始得章。

作者简介

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他生于明朝中叶,才华横溢,却因科举案受牵连,一生坎坷不平,唐寅的绘画风格独特,尤其擅长山水、人物画,其诗作也多有佳作,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理。

译文

腰间悬挂着宝剑,在明亮的月光下闪耀,秋闱(科举考试)中取得的小小胜利又算得了什么呢?我的雄心壮志还未熄灭,要像凌云般高耸,我发誓要斩除楼兰(比喻敌人或困难)才能写下辉煌的篇章。

释义

“宝剑腰悬明月光”描绘了诗人腰挂宝剑,在月光下英姿飒爽的形象,象征着诗人的豪情壮志。“秋闱小捷何足当”则表达了诗人对科举考试中取得的小小胜利的淡泊态度,认为这并不足以满足他的志向。“雄心未灭凌云志,誓斩楼兰始得章”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坚定决心,他誓言要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

赏析

这首诗以宝剑和月光为象征,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首句“宝剑腰悬明月光”既描绘了诗人的形象,又暗示了他的不凡志向,次句“秋闱小捷何足当”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更高目标的追求,后两句“雄心未灭凌云志,誓斩楼兰始得章”更是将诗人的决心和勇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唐寅科举案之后,他因科举案受牵连,仕途受挫,但并未因此消沉,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以诗画为伴,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科举考试的淡泊态度和对更高目标的追求,也反映了唐寅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