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独思
唐·李商隐
冷凝半榻稳,浓拂远灯迷。
秋意侵帘重,孤心对月啼。
霜飞侵薄雾,叶落伴寒溪。
欲问天涯路,何时是归期。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部分咏史诗也表现出深刻的批判精神。
译文
秋夜中,寒气凝结在半张床榻上,显得格外沉稳;远处的灯火在浓雾中显得迷离不清,秋意透过窗帘侵入室内,感觉更加沉重;孤独的心灵只能对着月亮悲泣,霜花飞舞,侵入了薄薄的雾气之中;落叶飘零,伴随着寒冷的溪流,想要询问那遥远的天涯之路,何时才能是归家的日期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中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首联通过“冷凝半榻稳”和“浓拂远灯迷”两句,营造出一种清冷、迷茫的氛围,颔联进一步渲染秋夜的寒意和诗人的孤独感,颈联则以自然景象(霜飞、叶落)来映衬诗人的内心感受,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归期的渴望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秋夜的寒冷、迷茫与诗人的孤独、凄凉心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首联的“冷凝”与“浓拂”两个动词的运用,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的景象;颔联的“侵”与“啼”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内心感受,颈联的自然景象与尾联的抒情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饱满、深刻。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家乡和亲人,内心充满了孤独和凄凉,秋夜的寒冷和迷茫触动了他的情感,使他回忆起过去的岁月和远方的家乡,从而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和哀愁的诗篇,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它仍然能够反映出李商隐诗歌中常见的孤独、凄凉和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