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枕床不作繁华梦,翰墨原归点染功。
月下风前长啸去,此身原在白云中。
作者及朝代
此诗出自明代诗人唐寅之手,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作者简介
唐寅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供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二十八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因科举案受牵连入狱,被贬为吏,从此唐寅丧失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唐寅晚年生活十分穷困,有时甚至依靠朋友的接济生活,五十四岁即病逝。
译文
躺在枕边床上我不做那繁华的梦境,笔墨纸砚原本就是用来描绘点染的,在月光下、微风前我放声长啸离去,我的身心原本就属于那缥缈的白云之中。
释义
首句“枕床不作繁华梦”表达了诗人不慕名利、不追求世俗繁华的心境;次句“翰墨原归点染功”则点明了诗人作为文人墨客的本职——以笔墨描绘世界,抒发情感;第三句“月下风前长啸去”通过描绘诗人在自然中的行为,进一步展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末句“此身原在白云中”则是对前文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唐寅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首句即点明主题,表明诗人不慕名利、不追求世俗繁华的心境;次句则通过笔墨纸砚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作为文人墨客的本职和才华;第三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诗人行为的刻画,进一步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末句则是对前文的升华和总结,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诗人的个性和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寅的生平经历有关,唐寅在科举案中受牵连入狱后,便丧失了进取心,开始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这种生活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世俗的虚伪和繁华的短暂,从而更加坚定地追求自由和超脱,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世俗繁华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展现了唐寅作为文人墨客的才华和个性,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