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心泰无不足
朝代:宋代
作者:邵雍
心泰无不足,外内谁重轻。
天清江月白,风静海波平。
老去情逾切,闲来兴自清。
何须问今古,便是得长生。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后迁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以讲学为生,晚年自称安乐先生,邵雍精通易学,创立了“先天学”,并把它作为自己预测事物的主要方法,他的著作《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
译文
内心宁静满足就没有什么不满足的,内心与外界哪个更重要哪个更轻微呢?天空清澈,江面映着明亮的月光,风平浪静,海面波澜不惊,年老之后情感更加深切,闲暇之时兴致更加清逸,何必去追问古今之事,这样便是得到了长生不老之境。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宁静满足、超脱物外的思想境界,首联“心泰无不足,外内谁重轻”直接点明主题,即内心宁静满足就没有任何不满足,内心与外界的轻重之分也就不再重要,颔联“天清江月白,风静海波平”以自然景象来映衬诗人的心境,天空清澈、江月明亮、风平浪静,都是内心宁静的写照,颈联“老去情逾切,闲来兴自清”进一步阐述诗人年老之后情感更加深切,闲暇之时兴致更加清逸,尾联“何须问今古,便是得长生”则表达了诗人超脱物外、不问世事的思想境界,认为只要内心宁静满足,便是得到了长生不老之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宁静满足、超脱物外的思想境界,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映衬自己的心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清新自然的气息,诗人也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思想境界,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邵雍一生不仕,隐居讲学,以追求内心的宁静满足为人生目标,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内心宁静满足的追求和对超脱物外思想境界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他作品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