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遇雪
唐·刘长卿
狐貉深藏雪意骄,小将渔艇系山腰。
寒云欲雪风先怒,冻柳含霜叶未凋。
野旷人稀行路苦,山深岁晚到家遥。
何时得遂归田计,月满松风径路高。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贬谪,仕途坎坷,刘长卿的诗多写山水田园及贬谪生活,风格清丽雅致,尤善五言律诗,有“五言长城”之称,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狐狸和貉子深深隐藏在雪中,显得格外骄傲;年轻的渔夫将小艇系在山腰的树木旁,寒冷的云朵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风已经先一步怒吼起来;柳树挂着霜冻,但叶子还未凋落,原野空旷,人烟稀少,行走在路上十分艰难;山深路远,岁末将至,回家的路途显得格外遥远,何时才能实现归隐田园的计划呢?只愿在月满之夜,踏上那条铺满松风的高高小径。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遇到雪景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与人生的艰辛,首联以“狐貉深藏雪意骄”起兴,暗示了雪天的寒冷与动物的警觉;颔联进一步描绘风雪交加的景象,突出了自然环境的严酷;颈联转而写人的感受,表达了行路之难与归家之遥;尾联则流露出诗人对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方面极为生动,通过“狐貉深藏”、“寒云欲雪”、“冻柳含霜”等意象,将雪天的寒冷与壮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在写景中也寓情于景,通过“行路苦”、“到家遥”等词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尾联的“何时得遂归田计”更是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长卿被贬谪期间,在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背景下,诗人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以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正是诗人在山中行走时遇到雪景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内心情感相结合的方式,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这首诗也展现了刘长卿作为唐代著名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与深厚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