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宋·晏几道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
风前病鹤双双起,霜后寒鸦两两飞。
云带雨,浪迎风,钓翁回棹碧湾东。
不必尊前论往事,黄花绿鬓暗相催。
作者简介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传世,晏几道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译文
重阳佳节,悲秋的情怀却未曾侵入我的心房,京城里歌舞升平,传来新的曲调,风前病弱的白鹤双双振翅欲飞,霜后寒鸦两两低空飞过,天边云带雨意,江面浪随风涌,渔翁收起钓竿,驾着小舟向碧湾东岸驶去,此时此地,不必在酒席前谈论往昔的种种,因为那金黄的菊花和青春年华正在暗暗地催促我们珍惜时光。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重阳时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以及在繁华背后对内心宁静与超脱的追求,上片写重阳佳节的景象,既有节日的热闹,也有自然界的萧瑟;下片则转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不必尊前论往事”表达了对过往的淡然态度,以“黄花绿鬓暗相催”暗示了时光的无情与青春的易逝。
赏析
这首词以重阳为背景,却并未落入传统悲秋的窠臼,反而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时间的独特理解,上片通过“悲秋不到心”与“凤城歌管有新音”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喧嚣并存;下片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不必尊前论往事”的豁达,表达了对过往的释怀和对未来的淡然,尤其是“黄花绿鬓暗相催”一句,以自然界的花开花落暗喻人生的青春与衰老,既富有哲理,又充满诗意。
创作背景
晏几道生活在北宋中期,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一个政治斗争激烈、个人命运多舛的时代,作为晏殊之子,晏几道早年生活优裕,但晚年家境中落,个人经历也颇为坎坷,这首《鹧鸪天》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既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超然态度,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晏几道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他在逆境中寻求精神解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