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颂古五十五首·其一
宋·释绍嵩
若也觑得破,
轮王髻中珠,
分文不直尔。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禅理诗的创作,释绍嵩的诗作多富含禅机,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对后世禅宗文学有一定影响,尽管他的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从其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
译文
如果你能够看破(世间的虚幻),
那么轮王(佛教中象征转轮圣王,拥有无上权力与财富)发髻中的宝珠,
也只不过是一文不值的东西罢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轮王髻中珠”这一象征性意象,表达了佛教中“一切皆空”的哲学思想,轮王发髻中的宝珠,在世俗眼中是无比珍贵的宝物,象征着权力、财富和地位,但诗人指出,一旦人们能够看破这些外在的虚幻,认识到它们的本质不过是空无,那么这些所谓的“珍宝”就变得一文不值了,这反映了佛教对于物质世界的超越态度,以及对内在精神追求的重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禅理,诗人通过对比“轮王髻中珠”在世俗眼中的价值与在悟道者眼中的价值,巧妙地揭示了佛教对于物质世界的看法,诗中“若也觑得破”一句,既是对读者的启示,也是对自己修行成果的自信表达,整首诗意境深远,言简意赅,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创作背景
释绍嵩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内外交困,社会矛盾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释绍嵩通过创作禅理诗来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首诗可能是他在修行过程中,对佛教教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后,有感而发之作,通过这首诗,他试图向世人传达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应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困境,这首诗也反映了释绍嵩作为一位禅宗僧人的修行境界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