旰食宵衣是指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该成语出自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策文》,是联合式结构,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
1、旰食宵衣的释义:
旰食宵衣指的是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政事,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旰”指天色晚,“食”指吃饭,“宵”指夜晚,“衣”指穿衣。
2、旰食宵衣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策文》:“勤民听政,旰食宵衣。”原文描述了陈文帝勤奋治理国家,日夜不息地工作,体现了其勤政爱民的精神。
3、旰食宵衣的例句:
自登基以来,皇上一直旰食宵衣,致力于国家的繁荣与稳定,深受百姓爱戴。
4、旰食宵衣的分解解释:
- 旰(gàn):天色晚,指夜晚很晚的时候。
- 食:吃饭。
- 宵:夜晚。
- 衣:穿衣。
整体意思是形容非常勤奋,不分昼夜地工作。
5、旰食宵衣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帝王或领导者勤奋治理国家,不辞辛劳地工作,在句中多作谓语、定语,带有褒义色彩。
6、旰食宵衣的示例:
历史上的许多明君,如唐太宗李世民,都以其旰食宵衣的勤政精神而闻名,他们致力于国家的繁荣富强,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治国经验。
7、旰食宵衣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奋)、宵衣旰食(与“旰食宵衣”意思相近,也形容勤于政事)。
- 反义词:游手好闲(指人游荡懒散,不愿参加劳动)、好吃懒做(形容贪吃又懒做,好逸恶劳),这些反义词都表达了与“旰食宵衣”相反的懒惰、不勤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