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君之恶的解释

知文4758个月前
"逢君之恶"的解释是指迎合或促成君王(或上级、长辈等有权势者)的恶行,即不加以劝阻,反而助长其做坏事。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通常被视为对恶行的纵容和支持,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1、逢君之恶的释义

“逢君之恶”是一个成语,意指迎合、助长国君(或上级、长辈等有权势者)的恶行,即故意投其所好,使其恶行得以延续或加剧,它带有贬义,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助长不正之风的人。

逢君之恶的解释

2、逢君之恶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隐公三年》,原文是:“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亦闻之乎?成风闻之,不敢叛也,故卫之为不睦,石碏使之也,州吁之杀其君,石厚使之也,石恶之杀州吁,石碏使之也,夫义,杀亲而不顾,况于君乎?君苟以亲而弗图,宠而不问,其为人也,弗能为小,其能于大乎?夫有宠而无威,则骄;骄而好乐,则荒;荒而有疾,则不可药也,君其图之!不然,必及之,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难矣哉!’公不听,州吁果杀其君而夺之政,石碏使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求州吁于卫而杀之,州吁之党与石厚入于陈,石碏使陈人杀之,而请诸楚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楚王曰:‘子姑受之,吾将请于天子。’对曰:‘天子非展义不巡守,非矜伐不伐丧,非天子不征师,非其臣不讨贼,王不若以王命东伐,封卫以鄢,谁之敢违?’楚子从之,故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逢君之恶’,其罪大矣。’”

3、逢君之恶的例句

那些为了升官发财而逢君之恶的人,最终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4、逢君之恶的分解解释

- “逢”意为遇到、迎合;

- “君”通常指国君,也可泛指上级、长辈等有权势者;

- “之”为助词,连接前后两个名词;

- “恶”指恶行、坏事。

5、逢君之恶的成语用法

作为贬义词,常用于批评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助长不正之风的人,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人的行为。

6、逢君之恶的示例

在古代,有些奸臣为了讨好皇帝,常常逢君之恶,导致国家动荡不安。

7、逢君之恶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助纣为虐(帮助坏人做坏事)、为虎作伥(比喻帮助恶人作恶,助长恶人的威风或为恶势力助威)。

- 反义词: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忠言逆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