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场竿木是一个成语,原指卖艺人遇到适合的场合就表演,后比喻偶尔凑凑热闹的人,也比喻没有主见,随声附和的人,有时也用于形容人善于随机应变,能够适应各种场合,但多含贬义,指轻浮、没有定性。
1、逢场竿木的释义:
逢场竿木原指古代艺人遇到合适的场地就表演杂耍,竿木指杂耍中的竿子和木棒等道具,现多用来比喻偶尔凑凑热闹,随俗应酬,并无固定志向或主见,有时也含有贬义,指人善于逢迎,见风使舵。
2、逢场竿木的出处: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但具体最早的记载已难以考证,它融合了“逢场作戏”和古代艺人表演时使用的“竿木”元素,形成了一种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在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中,常有类似的比喻来描述人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
3、逢场竿木的例句:
他这个人啊,不过是逢场竿木,哪里热闹就往哪里钻,并没有什么真心实意。
4、逢场竿木的分解解释:
- 逢场:遇到合适的场合或时机。
- 竿木:古代杂耍表演中使用的道具,这里象征性的表示表演活动。
整体而言,逢场竿木形容人善于利用机会,随遇而安,但往往缺乏坚定的立场和原则。
5、逢场竿木的成语用法:
作为成语,逢场竿木通常用于描述人的处世哲学或行为方式,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它可以用作谓语、定语或宾语,用于形容那些善于逢迎、随波逐流的人。
6、逢场竿木的示例:
示例一:他虽然在各种社交场合都表现得游刃有余,但实际上只是个逢场竿木的人,没有真正的朋友。
示例二:在职场上,她虽然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但也被认为是个逢场竿木的高手,难以让人真正信任。
7、逢场竿木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随遇而安、随波逐流、见风使舵等,都含有随和、没有主见或善于适应环境的意思。
- 反义词: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忠贞不渝等,表示有坚定的立场和原则,不易受外界影响。
虽然“逢场竿木”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其蕴含的意义和用法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的行为和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