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为尚兀兀,疲马踏长道。的解释

小星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胡为尚兀兀,疲马踏长道。

但愿青蝇绝,岂惟黄耳遥。

东越逢居士,南陵见隐公。

生涯随日度,人事逐年空。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胡为尚兀兀,疲马踏长道”出自沈佺期的这首《杂诗》中的后半部分,但为便于完整理解,此处给出了全诗,不过,以下分析将主要围绕含有关键词的部分进行。)

作者简介

沈佺期,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官至太子少詹事,曾因谄附张易之,流放驩州,后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们的近体诗格律谨严精密,史论以为是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诗人,是唐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的标志人物。

译文

为何我还在这漫漫长路上孤独前行,疲惫的马儿不停地踏着漫长的道路,只愿世间再无谗言中伤,又怎会只担心书信难寄的遥远。

释义

“胡为尚兀兀,疲马踏长道”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处异乡、长途跋涉的疲惫与无奈,胡为,意为为何;兀兀,形容昏沉、迷茫的样子;疲马,疲惫的马,比喻诗人自己,整句诗描绘了诗人孤独、疲惫、迷茫的心境,以及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思念。

赏析

这两句诗以“疲马”自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长途跋涉、身心俱疲的状态,通过“胡为尚兀兀”的疑问,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与无奈。“疲马踏长道”的意象,既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整句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沈佺期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被流放或仕途不顺的时期,在唐代,文人墨客常因政治原因而遭遇贬谪或流放,沈佺期也不例外,这首诗通过描绘自己孤独、疲惫的旅途经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也反映了唐代文人面对政治困境时的普遍心态与情感状态。

《杂诗》中的“胡为尚兀兀,疲马踏长道”不仅是对诗人个人经历的生动描绘,也是对唐代文人普遍情感状态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沈佺期深沉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