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陶情在庶物,养性归琴觞。
朝起视事毕,悠然辄归房。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扫地焚香坐,时有兴来吟。
淡而无厌味,雅可寄琴心。
素琴本无弦,澹泊自闲情。
况兹庭户里,别有小园春。
草色绿萋萋,花光红的的。
一身适宽闲,万物皆自得。
(注:虽然“陶情在庶物,养性归琴觞”并非白居易某首著名诗篇的完整标题或开篇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体现白居易风格的“闲居”诗中,这两句诗的风格与白居易追求闲适生活的理念相吻合。)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译文
在平凡的事物中陶冶性情,通过弹琴和饮酒来修养身心,早晨处理完公务后,便悠然自得地回到房间,在北窗下享受清风,自称为羲皇上人(指古代圣王伏羲,这里借指超脱世俗的高人),扫地焚香静坐,时有兴致便吟诗一首,生活虽然平淡无奇,却无厌倦之感,高雅之情可寄托于琴声之中,素琴本没有弦,淡泊之中自有闲适之情,更何况在这庭院之中,还有一片小园春色,草色青翠茂盛,花朵鲜艳夺目,一身轻松自在,万物皆顺应自然。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在闲居生活中的悠然自得和淡泊名利的心态,他通过陶情于庶物、养性于琴觞来修养身心,享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中“陶情在庶物”表达了诗人从平凡事物中寻找乐趣和陶冶性情的态度;“养性归琴觞”则体现了诗人通过弹琴和饮酒来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整首诗充满了闲适、淡泊和超脱世俗的气息。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闲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淡泊心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一句,更是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时的生活有关,白居易晚年仕途不顺,多次请求外放或辞官未果,最终得以退居洛阳,在洛阳期间,他过上了相对闲适的生活,开始专注于文学创作和享受生活,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