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橘颂
朝代:先秦
作者:屈原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注:虽然“园中橘为奴,沼内芰堪裳”并非直接出自《橘颂》原文,但为贴合题目要求,我将在解析中尝试融入这一意境,进行创意性解读。)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他出身贵族,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的三闾大夫,与诗仙李白并称“仙李双璧”。
译文
(创意性融入“园中橘为奴,沼内芰堪裳”意境)
尊贵的橘树啊,你是天地间的嘉木,
在园中静静生长,如同忠诚的奴仆。
沼泽中的荷花啊,你的花瓣可织成衣裳,
与橘树相映成趣,共绘自然之美章。
橘树受命于天,不迁离南国之地,
根深叶茂,难以迁徙,志向专一。
绿叶白花,繁茂可喜,
枝条尖锐,果实圆润,色彩斑斓。
橘树内外兼修,品德高尚,
独立不迁,坚守节操,令人敬仰。
它苏世独立,横流不污,
内心谨慎,终无过错,德高望重。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橘树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和内在品质,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橘树生于南国,根深叶茂,难以迁徙,象征着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厚谊和坚定不移的忠诚,橘树的内外兼修、品德高尚,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而“园中橘为奴,沼内芰堪裳”则是对自然美景的诗意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赏析
《橘颂》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诗中通过对橘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赞美和追求,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意蕴丰富,意境深远,诗歌的语言优美,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橘颂》创作于屈原被流放期间,面对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不幸遭遇,屈原深感悲愤和无奈,他并没有放弃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而是将满腔的热情和愤懑倾注于诗歌创作之中。《橘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诗人通过对橘树的描绘和赞美,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关切,而“园中橘为奴,沼内芰堪裳”的意境,则可能是诗人在描绘自然美景时,融入了自己对和谐共生、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