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馆复闻雨,贫家怯到秋。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68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有怀

唐·张继

空馆复闻雨,贫家怯到秋。

故人何处在,寂寞对高楼。

作者及朝代

张继,唐代诗人,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作者简介

张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与皇甫冉交,情契至深,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然铨选落第,归乡,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七六二年)10月为检校祠部员外郎,在洪州(今江西南昌)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张继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他善用白描,力求平易,不尚雕琢,极省力地刻画出各种景物的特征。

译文

空旷的馆舍中又听到了秋雨的声音,贫寒的家庭更加害怕秋天的到来,老朋友如今身在何方呢?我只能独自寂寞地面对着高楼。

释义

首句“空馆复闻雨”描绘了诗人身处空旷的馆舍中,再次听到秋雨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次句“贫家怯到秋”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畏惧,因为秋天往往意味着收获的季节,但对于贫寒的家庭来说,却可能意味着生活的更加艰难,三、四两句“故人何处在,寂寞对高楼”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孤独之感,他独自面对高楼,心中充满了寂寞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秋雨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身处空馆、面对高楼时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无奈,诗中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空馆复闻雨”和“贫家怯到秋”两句,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更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张继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他身处空馆,面对秋雨,心中充满了孤独和无奈,他也可能思念着远方的故人,希望有人能够理解和陪伴他,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张继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也更能体会到他作为一位诗人的才华和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